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、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,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主题论坛“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”中发言。主办方供图
龚克认为,当前,韧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要求和愿景。“进入21世纪以来,韧性理论从生态学、工程学、心理学领域逐步延展到城市治理领域。”
在他看来,韧性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思路。“它正视困难、风险、冲击、变化,以适应力、恢复力应对之,使系统损失减少到可承受、使运行不失稳、发展不逆转。”
龚克举例指出,韧性的基础设施是韧性城市的基础,AI在提高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。“比如AI可以快速、精准地帮助发现地下送水管网的泄露,以实施快速修复。又比如,AI可以及时、准确预测城市用水需求,帮助实现适时适量的供水。再如,AI可以及早、准确地预报特定灾害,帮助实现预防和减损。”
“这些例子告诉我们,AI助力韧性发展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,数据是AI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,数据的及时、准确、全面对于AI助力韧性发展至关重要。”龚克坦言,因此,物联网的发展、多源数据的融合、数据的无偏化处理等等,特别是相关知识与数据的结合,以及降低算法对于数据规模、质量的依赖性,成为AI助力韧性发展的技术趋势。
龚克表示,“就技术赋能而言,人工智能与韧性治理的关系,包括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工具和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对象两方面。我认为,两者统一于人工智能在韧性治理中负责任地、符合伦理地、依法和适度地应用。”
他指出,如果AI要赋能韧性治理,就需要自身增能,增强透明度、可解释性、可靠性、鲁棒性,自身要能抗干扰、抗攻击等,让其自身成为有韧性的AI。“如果AI自身很脆弱,容易被攻击、受干扰,它非但不能助力韧性治理,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”
同时,龚克强调,AI在用于韧性治理上,要做到依法和适度。
“就技术赋权来讲,特别强调赋权必须是依法的,要防止技术异化为权力。”他认为,AI系统作为治理工具时应能针对具体应用主体和场景,识别法律赋予的权力边界,并在任何情况下,保证包容、公平、无歧视,保证不伤害,保证人类的监督和决定权。(完)
这波温暖很给力!海拔4500米驻训点的年货到了****** 这波温暖很给力!海拔4500米驻训点的年货到了→ 近日 驻守在海拔4500米的 边防战士 收到了新年年货! 年货里有零食、特产 这波温暖很给力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官兵 常年驻守在 海拔4500米的点位上 那里高寒缺氧 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春节前,团里派出慰问组 为驻守在驻训点的官兵送来年货 官兵喜欢吃的零食 各个地方的特产…… 都安排上了 团里的物资车 一大早就出发了 3个多小时后 物资车到达驻训点 官兵们纷纷围上来卸载物资 笑容满满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股长徐能说: “官兵们在外驻训很辛苦 所以我们也给每个官兵 都准备了一份大礼包 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” 曾经住地窝子 现在有了高原氧吧 该驻训点海拔高 环境恶劣 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 大风和沙尘给官兵们的 训练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但经过官兵们几年的努力 驻训点的条件和最初相比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来的时候 官兵们只能住地窝子和帐篷 现在 团里配发了活动板房 还建起了健身房、氧吧、娱乐室…… 生活训练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辛苦了! 守护万家灯火的子弟兵 (央视军事)
|